中国企业诚信管理协会欢迎您!
  
   
郑彧 | 论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与形态变革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0-10-30 | 5562 次浏览 | 分享到:

       但与此同时,由于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可以直接对接使用人的身份识别,由此摆脱了对于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依赖。在“触媒化” 的时代,传统的央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主体,商业银行则是信用中介,商业银行的吸储、放贷、再吸储、再放贷这一系列的功能实现了货币信用的放大, 因此 “存款” 是银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和 “命根”。
       但在数字货币的时代,因为数字货币可以直接发行和存储,使得原有的“央行—商业银行” 二元银行体系有可能转向 “央行—存款” 的一元体系,商业银行原有的 “债权—债务” 式的存款关系将被央行 “委托—代理” 的保管支付关系所大量吸纳。在经济形势发生波动时,社会公众更加倾向于把存款从商业银行转移到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账户中去,这种存款“国家化” 的趋势和现象将会对商业银行的授信能力和信用货币创造能力产生损害,从而削减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市场的信贷体系、规模可能由此被重塑。
       正如英格兰银行副行长本· 布劳德本特在其题为 “中央银行与数字货币” 的演讲中所提到的,如果央行负债表扩大至企业和家庭,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账户与银行存款账户越相似,所产生的银行存款流失的问题就会变得越严重。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就不仅仅关乎货币交易安全性和成本问题,而将涉及宏观审慎, 有可能对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避免数字货币直接发行而给传统以银行为核心的 “触媒化” 货币体系带来冲击,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币数字货币的试运行仍保留了 “央行—商业银行” 的二元结构发行方式,即央行将数字货币发行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向央行缴付全额准备金而获得数字货币的双层运营模式(商业银行获得数字货币后再向特定目标客户交付数字货币)。现有人民币数字货币试验的主要目标还是在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实现对于流通中货币 (M0) 的替代, 降低人民币纸币的发行成本。由此不同于比特币、LIBRA 币等各种代币的去中心化发行模式, 现有的人民币数字货币试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因为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其债权债务关系并未随着货币形态而改变,因而仍必须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第二, 需要保证并加强央 行的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调控职能; 第三, 不改变二元账户体系, 保持原有货币政策传导方式; 第四,为避免运营机构超发货币,需要有相应的安排以实现央行对数字货币投放的追踪和监管。
  • 申报项目
  • 企业名称*
  • 联系电话*
  • 申报联系人*
提交
   
在线调查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网的?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网的?
  • 搜索引擎查询
  • 好友/同行介绍
  • 从证书上获悉
  • 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