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诚信管理协会欢迎您!
  
   
郑彧 | 论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与形态变革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0-10-30 | 55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货币的发展以渐进式的方式形成了以“银行” 为主导的信用媒体,银行这一组织形式是货币流动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工具创新,它改变了原来货币单纯作为支付工具的功能,将货币的作用从支付延伸到了融资,一头连着资金闲置方,一头连着资金需求方,这样的信用中介特点使得银行承担起作为中间人连接借款人和贷款人以承担资金交换媒介的作用。由此构成19世纪麦克鲁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论》一书中所描述的银行及银行业者的本质是信用的创造和发行,所以银行绝不是借贷货币的店铺, 而是信用的制造厂”。
       在传统货币理论下,货币依据其在市场中的流动情况被区分为 M0 (指流通中的现金)、M1(包括 M0+单位活期存款)、M2 (包括 M1+ 个人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外币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他类存款) 和 M3 (包括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 M0~M3的货币分层统计口径中,M0是最为基础的货币,代表着由个人或者企业所保管的现金,对于 M0部分,货币政策体现为监管当局对于基础货币的现金管理和反洗钱监管要求, 工作重点是在保证现金普遍 “法偿性” 的基础上实现对于伪钞防范和大额现金交易流向的跟踪。而M1~M3的货币供给分层逐级代表着基础货币通过银行等存款和非存款金融机构在吸储、转贷、再存款过程中的信用放大,对于 M1~ M3 的统计直接影响着现代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 “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的设计与执行。
       货币当局往往通过 “利率” 这个价格机制引导和约束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即通过利率的调节和货币发行(或者回收) 机制向市场注入(或者收回)流动性, 从而帮助政府实现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比如当经济过热时,通过加息回笼货币为不理性的投资和投机 “降温”;而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时,通过降息以向市场投入货币的形式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资金。
       但问题在于,在现有以法定纸币为主的货币形式下,货币当局名义利率的政策无法做到“负利率”,因为当名义利率为负值时,储户会产生从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提现的需求, 而这会引发 M0的增加和 M1~M3的倍降,货币当局原本意图通过大幅降低利率刺激货币投放的政策目标就难以实现,整个社会可能会陷入货币的流动性陷阱”,而挤兑的后果也会额外引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 申报项目
  • 企业名称*
  • 联系电话*
  • 申报联系人*
提交
   
在线调查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网的?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网的?
  • 搜索引擎查询
  • 好友/同行介绍
  • 从证书上获悉
  • 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