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诚信管理协会欢迎您!
  
   
韩家平:数字时代的交易模式与信用体系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0-10-30 | 593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信用体系的演变规律
 
       交易模式演变的背后是依托信用体系做支撑的。信用体系保障了交易安全,同时也规定了交易模式变化的空间和边界;而信用体系的特质和构成又是由当时社会的道德、制度、科技和信用服务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组成信用体系的相关要素所发挥作用的程度也在不断变化。
       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信任模式及其演变都有自己的研究结论。经济学将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交易的基础是信任,信任的基础是信用,信用的基础是信息或者数据,因此经济学认为信任模式的本质是信用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模式。社会学则按照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交往的特点和信用约束机制的特点,将信任模式划分成三种类型:即农业经济时代熟人之间的习俗型信任(人际信任)模式,工业经济时代陌生人之间的契约型信任模式(制度信任),以及数字经济时代“匿名”陌生人之间的系统型信任模式([3]韩家平,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特点与趋势分析,《征信》杂志,2018年第5期)。
       信用体系的运行依赖两大核心机制:信用的发现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惩戒机制)。信用发现机制通过征信和评估等手段来发现谁的信用好、谁的信用不好;而激励约束机制则对不讲信用的人进行惩戒,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良性循环。如果没有发现机制,就无法识别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奖惩也就无从谈起,不能称之为信用体系;同样,如果没有奖惩机制,就不能形成信用秩序的良性循环,也不能称之为信用体系。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社会信用体系的主要特征。
 
       (一)农业经济时代的信用体系
 
       在农业经济时期,人们交往和交易的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信用的发现机制是靠熟人之间的声誉传播,更多是口口相传。因为人具有社会性,每个人客观上都需要与他人交往、交流,谁的信用好、谁的信用不好,在熟人之间很快就会传播开来。所以那个时候即使没有专业的征信机构和现代的信息手段,信用的发现机制也可以良好运转。在惩戒机制方面,农业经济时代法律和契约制度尚不健全,主要依靠乡规民约、道德伦理和宗法势力形成熟人社会的信用约束,维持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 申报项目
  • 企业名称*
  • 联系电话*
  • 申报联系人*
提交
   
在线调查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网的?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网的?
  • 搜索引擎查询
  • 好友/同行介绍
  • 从证书上获悉
  • 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