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诚信管理协会欢迎您!
  
   
郑彧 | 论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与形态变革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0-10-30 | 556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数字货币的属性传承:货币作为信用工具的本质


       尽管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货币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最大”, 但时至今日对于货币的本质仍存在争议。传统上,货币被认为主要行使三种职能: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但从前面货币变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如果说,原本“金本位” 项下的纸币发行还可以具有原先实物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三个功能, 那么无论是民间的 “交子” 还是英格兰银行发行的 “英镑”,纸币之所以能够被民众接受是因为人们相信纸币是代表硬通货的权利凭证,由此产生 “纸币=黄金” 的对应联系。
       在这个认知下,老百姓之所以能够认同国家发行的纸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纸币对应着一定的黄金或者贵金属,国家或银行每发行特定单位的纸币都会有对应价值的黄金或者贵金属作为担保,否则老百姓不愿意使用这个纸币,这也就是所谓的 “金本位” 制度的由来。但脱离金本位” 制度后的纸币,其价值尺度、交换媒介的功能较为容易理解,而其 “价值储藏” 功能又从何而来呢?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 弗里德曼在其著作 《货币的祸害》中引用 “石币之岛” 的故事,认为 “货币是一种共识, 共识具有公信力,无论石币、黄金还是纸币,都因为大众无可置疑的信念而变得 ‘真实且合理’。
       如果说石币、黄金的公信力来自于马克思所解释的 “劳动时间” 这个尺度, 因为马克思认为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23〕,通过 “劳动时间” 的发现与度量才能实现 “价值储藏” 的功能,但不难发现,单纯制造纸币所需的劳动时间根本无法匹配纸币对应的交换价值,那脱离金本位支撑的纸币的公信力之源又到底为何?通过下文的解释, 我们会发现纸币最为重要的秘密不在于纸币自身的价值, 而在于其本质是人类社会所发明的 “信用机制” 的自然延伸。
       从货币发明开始,货币形态的每一种发展都是严格沿着 “信用” 的轨迹而进行的工具创新。货币的发明只是人类金融活动的起点, 通过货币这个信用载体,人类实现的是对于处在不同时(间) 空 (间) 的物品进行交换的可能,在这样的交换价值 “时空转换” 中, 货币承载的是当下使用货币的人对于同样的货币在未来进行等值交换功能的信任,其在本质上是人类对于未来交换的 “信用工具”。在早期的商品交易中,交换首先是从满足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 的钱、货所有权的现实互换开始的,这种 “银货对付” 的 “现金清算”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双方当事人对于交易对手信用的顾虑问题。
  • 申报项目
  • 企业名称*
  • 联系电话*
  • 申报联系人*
提交
   
在线调查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网的?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网的?
  • 搜索引擎查询
  • 好友/同行介绍
  • 从证书上获悉
  • 其他方式